基因如何影响你罹患房颤的可能性
一项大规模的基因调查显示,个体的基因会影响其患心房颤动的风险。这一发现可能有助于预防房颤病例,并推动更好、更精确的治疗方法。
研究人员指出:“那些房颤遗传风险评分较高的人,患此疾病的风险显著增加,尤其是在同时存在高血压和肥胖等典型危险因素的情况下。”
根据研究,丹麦多达三分之一的人在其生命的某个阶段可能会经历心律失常——心房颤动。这种状况可能导致心悸、胸部不适和呼吸短促,并增加心力衰竭和中风的风险。
研究表明,心房颤动具有遗传性,基因可以增加或减少个体患此疾病的可能性。哥本哈根大学和Rigshospitalet的研究团队对来自大型国际英国生物银行的40多万名参与者进行了研究,应用了所谓的房颤遗传风险评分。
医学博士及博士研究员表示:“我们发现,房颤遗传风险评分较高的个体,患房颤的风险明显增加,尤其是在伴随高血压和肥胖等风险因素的情况下。”
遗传风险评分是基于遗传变异的知识,表明个体易患心房颤动的程度。虽然某些变异会略微增加风险,但其他变异则可能降低风险。通过计算机分析,研究人员能够评估这些常见变异的重要性,并计算出每个人对房颤的总体遗传倾向。
此外,研究人员还分析了近18000种不同基因的罕见基因变化的影响,确定了六个基因的变化显著影响个体患房颤的风险。大约1%的参与者携带这些基因中的一种罕见变异。当与其整体遗传风险结合时,这可能显著增加其患房颤的风险。
哥本哈根大学的Morten Salling Olesen教授指出:“如果个体的总体遗传风险评分较高,并且其中一个已识别的基因发生变化,那么其患房颤的风险可能是正常水平的五倍。”
尽管基因检测目前尚未纳入房颤的诊断或治疗流程,研究人员希望这项新研究能够最终带来更好的治疗方案和对该疾病的深入理解。Oliver Bundgaard Vad表示:“许多人都患有心房颤动。如果基因洞察能够帮助我们识别谁可能患上此疾病及其原因,我们就能设计出更精确的治疗方法,并在早期识别高危人群,从而预防房颤的发生。”
这项名为“罕见和常见的基因变异导致房颤风险”的研究已发表在《美国医学会心脏病学》杂志上。